“朱老师,我们现在要去哪里?”采访朱雯的那天,记者问得最多的就是这句话。
她太能跑了——从8时到15时,她去党群服务中心开了协调会,然后马不停蹄走访了提前约好的教培机构和珠宝店,谈好事后去看了外卖小哥们在街区的吃饭情况,还去“小哥驿站”主持了一场活动,下午又去商场里走访了一家奶茶店,还对接了公益课程相关事宜。
另外,她太“E”(外向)了——小哥在驿站里参加活动有点扭捏,她立刻给上“情绪价值”,表扬小哥“666”(意为“很厉害”);去珠宝店和纳管的流动党员谈话,还顺便推介了一下青浦的光影节活动;奶茶店主说希望帮忙宣传新品,她灵机一动:“我们开公益课程时,你们的新品可以提供给上课的人们,欢迎来参观!”
作为青浦区赵巷镇环宝龙综合网格党群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,朱雯亲眼见证了赵巷乃至青浦这些年的变化。“如今的青浦不再是上海远郊,而是长三角的重要节点,很荣幸能在这里为建设‘幸福温暖家’贡献力量。”
把“老式”工作做出新活力
在不少人看来,社区治理工作比较枯燥无聊,有点“老式”,但30岁出头的朱雯却并不这样觉得,她干得乐此不疲。跟着朱雯走街串巷,能明显感受到她身上洋溢出的热情。
“我们这里一般是8点20分开门。我发现,有些居民送小孩上学,8点就会回到这里,中间有20分钟左右的时间差。以后能不能再早20分钟开门?这样居民就不用干等20分钟。”一大早,朱雯就和环宝龙综合网格党群服务中心的其他工作人员围坐一桌,讨论如何让中心更好发挥功能。
“空调凉快伐?我们换过了呀!以前这里的空调是1.5匹的,有的外卖小哥反映不够凉快,我们就换了个3匹的,现在冷风飕飕的!”在位于青浦宝龙广场内的“小哥驿站”,朱雯“自来熟”地和大家拉家常。
一天里走访了四五家单位,微信步数直逼2万步,朱雯的脚步却并不减缓,依然风风火火。“运动量大挺好的!我们女孩子都要漂亮的,正好当健身了。”
2019年8月,朱雯来到赵巷镇新城一站大居,成为一名社区工作者。面对来自不同区域、结构多元的居民,她一度感到陌生,便利用早晚、周末错峰敲门入户,不只是发放材料、宣传政策,更耐心倾听居民诉求。
在此之前,她是一名幼师,和小朋友打了几年交道。“我慢慢发现,和社区居民打交道、和家长打交道有异曲同工之妙,都是要根据具体的沟通对象来调整自己的策略,从而取得对方信任。”朱雯举例,比如和老人打交道,除了晓之以理往往更要动之以情;和本地人打交道,最好说本地土话拉近距离;和“新上海人”打交道,就要言简意赅、直击要点。
今年,赵巷镇围绕新兴领域各类需求,扎实推进党建引领“多格合一”,将全镇划分成4个综合网格,其中之一是环宝龙综合网格。机缘巧合之下,朱雯从社区来到环宝龙综合网格党群服务中心工作。“我愿与赵巷共同成长,把‘老式’工作做出新活力。”
整合资源让更多人感受街区温度
朱雯告诉记者,“多格合一”的关键在于资源整合,推进条条协同、条块联动和政社互动,形成城市基层治理合力。工作中,她将社区、街区各类管理要素纳入网格,解决跨部门、跨层级的治理难题。
“我店门口正对着一棵大树,影响我们正常经营,还挡财运,怎么解决?”此前,朱雯管辖区域内一家药店负责人提出了这一诉求。了解情况后,朱雯迅速联系宝龙物业、属地综治部门以及市场监管所工作人员一起到现场了解情况,发现行道树遮住了药店招牌。随后,多方人员对树木修剪给出方案,3天内就解决了问题。
“‘小个专’(小微企业、个体工商户、专业市场)的需求,我们尤其重视。我们会开展常态化走访,让沿街商户和新就业群体在问题的实际解决中感受到街区温度。”朱雯说。
新就业群体,也是朱雯和她的伙伴们整合资源的重点对象。“比如快递员、外卖小哥,他们工作时间灵活、深入群众、接触面广,每个都是基层治理的‘移动哨兵’。”朱雯说,环宝龙综合网格党群服务中心成立了“巷新骑士联盟”服务队,引导这一群体融入基层治理圈。
“快!就在秀禾路上,我发现一家饭店环境脏乱差,而且没有在醒目处贴出营业执照,可能是‘一店多开’,你们来看看!”此前,一名外卖小哥在工作中向环宝龙综合网格党群服务中心反映此问题。“接报后,我们立即组织赵巷市场监管所、综合行政执法队和城运中心开展联合执法检查,确认情况属实,当场责令门店限期整改。”朱雯告诉记者。
另外,宝龙广场内开了不少教培机构,有宣传、获客的需求;环宝龙综合网格党群服务中心内有各种公益活动空间,有找到高质量课源、提供公益课程的需求。“多格合一”之后,两种需求碰撞产生了火花。“我和小伙伴们灵机一动,把那些教培机构请来开设公益课程,比如舞蹈课、书法课、声乐课、主持课等,我们提供场地、负责推介。报名的人络绎不绝!公益课程结束后,很多人意犹未尽,就到教培机构去报班继续学了,这些机构也乐意。”
见证青浦由“老”到“新”
朱雯告诉记者,这些年来,她明显感受到青浦区的活力迸发。这个昔日的“江南水乡”,正经历由“老”到“新”的神奇变化。
“我是土生土长的青浦人,出生在朱家角,对这里特别了解。以前青浦没什么知名度,大家就知道白鹤有草莓、练塘有茭白,其他似乎都乏善可陈。这些年不一样了,青浦早已不是我童年记忆里那个有些偏僻的‘上海远郊’,而是一跃成为长三角一体化进程中充满活力与机遇的热土。”朱雯说。
她扳着手指对记者一件件数:华为练秋湖研发中心落地启用,整个金泽乃至“青西三镇”脱胎换骨;进博会已举办到第八届,年年都在青浦,各类龙头企业纷纷落地;轨交17号线西延伸段启用,城际轨交示范区线建设稳步推进,青浦交通越来越四通八达……“如今的青浦,既保留了水乡韵味,同时在各项大战略‘聚光灯’下展现出惊人的发展速度。”
“就拿我安家的赵巷来说,变化也是实打实的:网易等大项目来了;和睦水街早已名声在外;奥特莱斯每到节假日都人头攒动,如今还在建设第二期工程。”朱雯说,她的家就在宝龙广场附近,步行15分钟就能上班,“我每天都能见证宝龙广场的生意火爆,这里已是一片商业繁荣、社区现代化、治理精细化的区域。”
朱雯告诉记者,这一代年轻人不只是单纯看着家乡变化,而是真正参与其中。“比如作为一名社区工作者,我能明显感受到大家对基层治理工作从质疑到认同、从观望到参与的态度转变,大家愿意走进党群服务中心,参与议事、成为志愿者了,这种转变和地区发展大势不无关系。希望自己能一直保持工作、生活的热情,继续见证、参与青浦的发展!”
广盛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