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天零点,台风“竹节草”外围雨带开始影响浦东,临港新片区主城区南汇新城镇瞬间暴雨如注,大风可以轻易将衣裤吹起,像旗帜一样猎猎抖动。虽然穿着雨衣,步入雨中才两分钟,新民晚报记者的双腿已如水洗一般湿透。据浦东新区在今天1时30分发布的最新数据,浦东全境普降暴雨到大暴雨,累积雨量达到120-150毫米,个别站点达到200-220毫米,陆地最大阵风7-8级,沿江沿海地区9-10级。
然而,此时此刻,临港新片区的建筑工人已经被大批转移安置,正在凉爽的室内伴着雨声酣眠。就在稍早前,记者走访了临港两处安置点。火速的行动效率让人钦佩,细致的保障令人安心。
图说:安置点内井然有序。
昨晚7时,位于浦东新区泥城镇的上海临港新科园灯火通明。一辆辆大巴、面包车、小轿车载着一群又一群打工人来到这里。一座空置厂房瞬间变成了工友们遮风挡雨的“家”。无数大功率风扇安置其间,饮用水,热食也被不断送来。厂房一侧还有个便利店成为工友们的好去处。作为泥城镇政府设置的集中安置点,这里汇聚了当地多个在建项目的人员,安置规模非常之大。中建二局上海分公司浦东医院临港院区项目工作人员告诉记者,面对台风“竹节草”,在做好项目现场相关工作的同时,他们仅用一个半小时,便将近900名工人兄弟快速安全转移安置妥当。之后,项目还安排专人进行24小时的值班工作,为工友们排忧解难。在记者采访时,他们正在协调预订早餐,往后几天,工友们的伙食也将升级。
在南汇新城镇,首批集中安置人员分批来到临港少年宫。这里转移安置了来自顶科实验室工地的约300名工人,同样从接到命令到安置完成,只花了两个小时。见到安置点负责人焦敏时,他正穿着红马甲和其他四位党员志愿者一起,在不到十分钟的时间里狼吞虎咽地吃掉面包,随后便立即投入到服务工友的工作当中。焦敏介绍,之所以行动能如此迅速,是因为事前完备、细致的的应急预案。撤离安置命令一发布,民警、安保、医务人员就立刻到齐,将现场布置得秩序井然。
图说:临港安置点本身也是地标建筑,工人们纷纷在楼梯上驻足欣赏夜景。
少年宫别具特色的建筑,童话般室内装潢让不少工友感到如回到家一般温暖。记者注意到,工友们尤其喜欢围躺在大厅中块块圆形的绿色草垫上,翘着二郎腿,打着游戏,或是和家里人打视频电话,别提有多惬意了。“台风来了,本来想在宿舍对付一下,心里总是觉得不安宁。来到这里,一下子舒服、安心多了”,工人顾先生对记者说。
记者从临港新片区管委会了解到,截至7月29日19:00,临港新片区需撤离在建工地154个,总人数20535人,其中19935人已由建筑工地自行安排好转移地点。另外600人由管委会组织转移安置,各项转移安置工作在零点前已经完成。目前,管委会已安排托底转移安置点10个,可安置人数约4450人。另有10处设施作为备用防汛临时征用安置点位使用,可安置人数约2415人,共可安置6865人。
昨天,临港各行各业众志成城,已为防御台风“竹节草”做足准备。新片区公交公司对11个应急物资储备点位进行排查,对400余台车辆的轮胎、制动等关键部位开展全面排查,保证汛期运行安全。利用数字化力量实时监控53条公交线路车辆实时位置、运行状态,可以根据突发情况随时调整运营计划。新片区房建集团则提前启动24小时应急值班与防台防汛检查,完成社区清淤、布设沙袋、疏通地漏等防内涝工作,并通过公众号、租户群等渠道推送预警信息及应急联系方式,全力守护居民租户安全。
地标建筑临港中心也为新片区应急安置随时待命,提前清理出6000平方米的安置场地,可容纳1000人左右,并规划好引导路线,完成人员调配和值班工作,确保安置点顺利投入使用。临港集卡中心在防御台风的同时,也不忘关怀集卡司机群体。中心特别推出20元惠民套餐,并在台风期间增加供应量,为奔波在路上的司机们提供温暖的“能量补给”,成为他们在风雨中的坚实后盾。
广盛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